《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印发,深圳规划123处直升机起降点、2处空中救援基地、1座航空消防站
《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印发,深圳规划123处直升机起降点、2处空中救援基地、1座航空消防站
8月1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印发《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为深圳市市域范围,包括陆域1997平方千米、海域2030平方千米。同时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应急疏散救援空间建设提出规划指引。规划基期年为2021年,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到2025年。
深圳市规划航空消防站1座、空中救援基地2处(龙华区樟坑径空中救援基地,面积为26.12公顷;盐田区马亦山空中救援基地,面积为4.12公顷)、直升机起降点共123处(包括现状15处)。近期规划新增航空消防站1座、空中救援基地2处、直升机起降点共56处(改扩建15处,新增41处)。规划明确,到2025年,医疗救护类、抢险救灾类直升机起降点响应时效分别达到15分钟、20分钟。
■ 应急交通设施现状
2021年全市已建成涵盖道路、铁路、航空、港口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满足主要突发事件下的应急交通需求;已构建“直升机保障基地+直升机起降点”的空中救援网络(空中救援基地1处、直升机起降点15处),已建成“五横九纵”、超600千米的高快速路网体系。
■ 规划目标
构建能够防御大灾和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体系,提升应急疏散救援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提升,为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适应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提供空间保障。其中,医疗救护类、抢险救灾类直升机起降点响应时效2025年目标值分别为15分钟、20分钟。
■ 综合应急救援基地
规划布局综合应急救援基地5座,满足专业救援训练救援队伍驻扎、应急物资储备、防灾科普及教育等多种需求其中,市应急综合救援和科普教育基地位于龙华区,面积为4.32公顷;消防应急救援实战训练基地位于光明区,面积为4.29公顷;消防战勤保障基地位于龙华区,面积为2.68公顷;樟坑径空中救援基地位于龙华区,面积为26.12公顷;马亦山空中救援基地位于盐田区,面积为4.12公顷。
■ 应急交通节点
【对外应急交通节点】对外应急交通节点主要依托机场、港口、火车站等对外交通枢纽,由交通主管部门在专项规划中按有关规范落实防灾功能。
【内部应急交通节点】直升机起降点主要面向医疗救护、抢险救灾(含灾害救援、事故救援、野外搜救等)、物资保障三类空中应急运输需求。基于灾害风险类型、应急运输需求、应急疏散救援设施布局等,规划布局123处直升机起降点。
■ 设施近期建设计划
综合考虑现状应急疏散救援设施的布局、规模短板,结合医疗、教育、文体等设施“十四五”规划布局,近期加快推进各类应急疏散救援设施建设。近期建设中心避难场所17处固定避难场所107处,综合应急救援设施64座、专业应急救援设施5座,应急医院78家,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8处应急通道14条,直升机起降点56处。
■ 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指引
结合五大组团城乡空间结构规划建立“5+1”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体系,根据各组团灾害风险特征和需求,分级分类布局应急疏散救援设施。其中,应急避难设施应包括承担中心、固定、紧急避难功能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设施应包括承担陆上、海上和空中救援功能的综合救援和专业救援设施;应急医疗卫生设施应包括综合应急保障医院和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方舱医院、平急结合用地等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与配送设施应包括应急物资储备配送等设施;应急交通设施应包括救灾通道、疏散通道、直升机起降点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