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深圳,eVTOL来了!
近年来,“低空经济”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角逐的新领域、新赛道。尤其是,作为新型交通方式,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备受资本热捧。


深圳低空经济基建、应用场景加速“上新”,“首飞、首个”令人瞩目。不仅如此,深圳还聚力eVTOL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招大引强。2023年6月,全球知名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制造商德国Lilium宣布,中国总部落地深圳宝安;紧随其后,广州亿航、上海峰飞等国内eVTOL龙头也纷纷宣布进驻深圳宝安……
发力eVTOL,深圳并不孤单。从全球范围来看,eVTOL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中既有Joby等聚焦eVTOL的创业公司;也有波音、空客为代表的传统航空巨头;保时捷、吉利、小鹏等一众车企纷纷下场。
为何全球兴起eVTOL热?如果说,“无人机产业”是低空经济的1.0版本, eVTOL则是低空经济不断发展的2.0版本。
根据摩根士丹利、沙利文等机构预测,以eVTOL为主要载体的城市空中交通将催生万亿级市场。
“低空经济”尤其是eVTOL的迅猛“起飞”得益于近年来政策对低空经济的不断加码。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紧抓机遇争相布局。
2023年12月,深圳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20条举措,促进深圳低空经济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重点之一,就是支持开展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载人eVTOL、飞行汽车的产业化。
纵观深圳各区,宝安在eVTOL领域,更是不遗余力。
2023年8月份,《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明确提出对将总部或研发、生产制造落户在宝安区,并在中国开展eVTOL适航审定的企业,按照型号合格审定全流程中所需的eVTOL航空器费用的50%予以补贴,每家企业最高3000万元。
“目前,我们正在做运营审定。就目前的进展来看,预计2024年将在宝安开通第一条旅游观光商业化航线。然后逐步向区域摆渡、城际摆渡,甚至机场与机场的联通,最终实现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亿航副总裁贺天星表示,随着陆地交通的价值被逐渐开发殆尽,地面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尚未被大规模开发且拥有更为广阔挖掘空间的空中交通体系建设成为了交通发展的更好选择。
什么时候普通人能享受“早高峰拥堵干脆打个飞的上班”的日子?谭超尘表示,最快5年以内,打“飞的”去上班或许成为大多数人可以消费的日常。
eVTOL勇闯无人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关人士指出,何时才能实现盈利?如何破解空域管控问题?如何解决低空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都是eVTOL商业化运营必须闯过的坎。
“深圳作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重点城市,针对行业痛点,已经在各方面启动了准备工作。”在谭超尘看来,虽然 eVTOL目前整体上还处在烧钱阶段,中国民航局已经在中南地区授牌了第一个eVTOL的标准适航证,在多方助力发展的基础上将迎来快速市场化的机遇。
同时,深圳也在发力“新基建”,为eVTOL“高飞”蓄力。以宝安区为例,除了落地全国首个标准化建设的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外,还率先探索制定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起降点布局规划方案,研究编制了低空融合飞行等系列标准、规范和指南,示范建设欢乐港湾、大铲湾等一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起降点,构建了层次合理、客货兼备、便捷高效的低空基础设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