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布局200公里航空运动飞行圈,创建20个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
■《湖南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和《潇湘步道总体规划(2023-2030年)》新闻发布会近日在湖南省体育局举行。「低空经济观察」获悉,为推动全省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户外运动需求,由湖南省体育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局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湖南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了“一核”引领、“四区”推动、“三带”支撑、“四网”发展的湖南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格局,其中包括打造航空运动产业集聚区、航空运动网。
据「低空经济观察」了解,《规划》提出,提升现有航空飞行营地的设施质量和接待水平,新建一批业态多元、互补性强的航空飞行营地,成为全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新标。以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全省通用机场网为依托,优化航空飞行营地的布局和供给结构,提升航空飞行营地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支持建设便捷的航空飞行网络,形成东、西、南、北、中布局合理,航空运动产品互补,能满足多元航空运动需求的航空飞行营地网络。合理布局200公里航空运动飞行圈,创建20个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到2025年,基本形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与服务品牌彰显、业态与模式持续创新、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安全体系逐步完备、人才供给充足、统计体系与行业标准逐步健全的发展格局,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户外运动产业从业人数达16万人。「低空经济观察」将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一核”引领——打造以长株潭为户外运动产业核心增长极、户外赛事名城、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四区”推动——打造环洞庭湖水上户外运动、水上运动器具装备制造与航空运动产业集聚区;打造“大湘南”山地与航空运动产业集聚区;打造“大湘中”山地户外运动、运动服装与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打造“大湘西”世界知名体旅融合产业集聚区。
“三带”支撑——发挥武陵-雪峰山地区独特自然风光和湘西民族风情的优势,打造独具湖湘特色的“文旅+体育”产业示范区,构建“武陵-雪峰山户外运动产业带”;以南岭-罗霄山脉为依托,打造省际体育产业合作示范区、省际红色体育旅游合作示范区,构建“南岭-罗霄山户外运动产业带”;以洞庭湖为中心,打造“环洞庭湖户外运动产业带”。

推进户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县城及以上城市形成以“1小时户外体验圈”。划定合理区域开展户外运动试点,进一步加强山地、水上、航空、汽摩、冰雪等场地设施建设,建立与全省衔接的“点、线、面”立体、多元的户外运动基础设施网络格局。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运营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场地设施运营水平。引导各地通过新建或设置临时性体育设施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营户外运动服务综合体。积极探索管办分离、公建民营等运营管理新模式,强化政府要素保障能力,保障企业市场化运营灵活度,提高户外运动营地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运营效益。
合理布局200公里航空运动飞行圈,创建20个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支持衡阳大浦机场、株洲凤凰航空城建设航空运动文化研学基地。


衡阳市重点项目:以大浦通用机场为核心,建设航空飞行基地和滑翔伞营地,打造航空运动小镇,打造中部地区山地航空户外运动体验区。培育本地户外运动装备制造品牌,联合娄底、邵阳高端户外装备制造资源,构建“三市联通”户外运动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