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低空经济产业厚积而勃发
“无人机将外卖送达客户手中,已经测试成功了。”陕西水务发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晨介绍,对消费者而言,无人机低空配送外卖这一应用,相较现在的外卖骑手、跑腿代购,“不光配送时间大幅缩短,而且配送成本也可以大幅降低”。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低空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低空经济”“低空制造产业”等词汇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和重点发展方案中高频热词,全国各地都抢抓项目落地,加速竞逐万亿低空经济赛道。
今年年初,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陕西低空经济发展迎来全新机遇。近期,陕西省工信厅印发了《推动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7年)》,确定了低空制造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陕西省亦是如此。不过,陕西省拥有许多顶尖高校、科研院所,为低空经济发展积蓄了丰厚的科技、人才力量,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
低空无人配送
今年,陕西省各部门高效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日召开的陕西省低空经济发展推进会议提出,要找准着力重点,规划发展路径,驱动低空经济良性循环,着力打造新兴领域发展“增长极”。
在孟晨口中,省市文件、会议中的新兴领域,正是他们公司技术研发人员每日工作内容。“低空经济空地协同无人配送项目,经过近一年的技术攻关,产品应用测试初战告捷。”
测试现场,该项目团队选择榆林高新区一家商业综合体为配送枢纽。在消费者下单后,机器人即时响应,完成自动取件并转运至无人机,由无人机将货品送往收货地后再交由机器人完成入户配送。
孟晨介绍道:“将榆林市商业综合体作为枢纽配送站,以它为起点,然后周边消费者就可以通过我们空地协同无人配送的应用,享受到该商业综合体商户的商品和服务。配送中,结合视觉识别技术,让无人机自己‘看’到降落环境,通过对比计算实现精准降落。降落后,我们通过精密的多机械模块协同运作,让无人机平稳安全地把货物‘交’给机器人,最后送达客户手。”
此外,该项目在榆林搭建了两条航线。“一条是中短航线,能够辐射周围3~5公里的住宅小区。另一条,长线的航线是在10公里以上,直接从该枢纽配送站辐射到榆林南收费站附近。通过这两个场景的搭建、结合,基本上就可以做到覆盖榆林市主市区,然后全境配送范围的覆盖。”孟晨说。
据介绍,“低空经济空地协同无人配送方案”是一种创新的末端物流解决方案,它通过整合多旋翼无人机、轮足式机器人和无人转运站等先进设备,充分发挥无人机与地面机器人的各自优势,实现了室内外、多点多路线、复杂环境的智能配送。
孟晨表示,在这个项目中,无人机利用其高速、远距离的飞行能力,在大面积室外环境中完成初步配送任务。而地面机器人则发挥其在室内环境的导航和多路线配送能力,确保包裹能够安全、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
那么,相较于传统的外卖、跑腿人工配送订单,空地协同无人配送方案是否具备走向日常生活,成为日常应用的优势呢?
孟晨表示,空地协同无人配送方案,对商家、对消费者都具有人工配送无法比肩的优势。“经过实际测试,长线的那条配送航线全程约10公里,如果用跑腿订单,人工配送的话,用时25~30分钟,配送费用约为36元钱。但是,通过无人机空地协同的模式进行配送,配送时间可以缩短到10~11分钟,比人工配送缩短了一半多,而且,配送费用及成本不足6元钱。”
通过对比,空地协同无人配送方案优势明显,但是,该技术何时普及应用?是否会走向日常应用都犹未可知。
对此,孟晨道出了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思考。“对于低空经济、无人机行业,我们认为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个‘卡脖子’的问题,就在于现在的空域审批制度,而且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也需要尽快推进。”
丰富应用场景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如今被全国各地争相竞逐,关联领域动作频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驶入发展“快车道”。
何为低空经济?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中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器,也称“飞行汽车”),是两大热门领域。
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运营无人机的企业达1.9万家。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业内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
在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应用场景的培育和发展也不断提速。低空经济赋能各行各业中,物流行业是目前低空经济商业应用落地最广泛的场景。针对这一发展“蓝海”,国内多地加快布局低空物流产业,显著提升供应链效率,上述空地协同无人配送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3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指出推动“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城市空中交通”“低空+应急救援”等规模化发展,深化航空应急救援、航空物流配送等重点领域示范应用。
去年4月,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队为试点,建成两座自动化无人机机场。并计划在西咸新区11个消防救援站及19个小型站“网格化”布点,建成后,全区五个新城高空监测巡防将达到无人机全覆盖、无盲区。
据了解,当火情发生时,西咸新区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按照响应级别对所属队站下达出动命令,无人机机场实时接收警情地理信息坐标后会自动生成航线,然后处警平台一键控制起飞。无人机可利用挂载的可见光、红外摄像机设备接近发生火情的建筑物,进行测温和热成像侦察,协助消防员以最快速度寻找着火点及被困人员,指挥中心及辖区指挥员也会同步收到现场拍摄的画面,第一时间了解着火部位物质和周边水源、路况等基本情况,迅速判断火灾发展蔓延趋势,全程跟踪救援过程,及时调整救援方案。
除了空地协同无人配送项目,陕西水务发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15年,便开始进行无人机应用的探索,将市面上成熟无人机产品应用到工程巡检、环水保巡查等工作场景。
2022年2月,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工程横穿秦岭,地形复杂,普通的无人机难以满足超长距离的飞行作业,如何保障工程建设与后续安全运行管理成为“卡脖子”的难题。
孟晨表示,引汉济渭一期工程深处于秦岭腹地,交通非常不便,环境极其恶劣。尤其是冬天,锂电池无人机的工作效率的衰减非常明显的,难以完成巡检巡任务。通过秦创园平台的资源的对接,在西安交通大学张锦英教授团队帮助下,公司利用石墨烯稳定包覆固态储氢技术,使无人机飞行作业时间大幅提升。
孟晨介绍,氢动力无人直升机飞行平台是省级重点科研项目,更是秦岭生态巡查巡检的“王牌空军”。该机型目前主要应用于引汉济渭工程巡查巡检,未来还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针对长航时、大载重、高原低温等特殊技术标准衍生多种飞行平台,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综合管理等领域。
陕西的优势
近日,陕西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倍增的战略机遇和黄金窗口,发布了《推动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7年)》,并且召开了陕西全省低空经济发展推进会,可见政府和政策层面对低空经济寄予厚望。
在全国加速推进低空经济的竞逐中,陕西省有哪些优势和家底呢?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首先,在航空制造和无人机技术方面,陕西省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可以为低空经济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而且,陕西省具有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合开展多种低空飞行活动和测试。另外,陕西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可以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陕西省共有97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不乏国内一流的名校,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它们以卓越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为西安的教育事业树立了标杆。
对此,孟晨深有感触,没有西安交通大学张锦英教授团队的帮助,引汉济渭无人机巡查巡检将难以进行。“高校资源非常丰富,科研人才基础非常的雄厚。尤其是像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顶尖学府,在无人飞行器方面有很多的技术专利,可以应用到低空经济领域。”
来源于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