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的昨天、今天、明天

一、eVTOL 的 “前世今生”

(一)基本概念解读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也被称为 “空中的士”。它是一种采用储能电池、电机驱动以及螺旋桨推进方式,并具备垂直起降功能的新型航空器,能够在垂直方向起降和着陆、并且在低空范围内飞行。与直升机最大的区别是,它可使用电力而非燃油,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具有无需跑道、低噪音、低成本以及可提供近似 “到门出行服务” 的特征。

eVTOL 能够在城市交通、医疗运输、物流配送、旅游观光等领域提供快速、高效、环保的空中交通服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设计旨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城市空中交通方式,预示着在 1000 米以下的低空领域,城市通勤、文化旅游、货物配送等,都将迎来全新的可能。

(二)过往发展历程回顾

eVTOL 最早的概念机型出现在 2010 年前后。2009 年,全球第一家 eVTOL 企业 JOBY 成立。2011 年,世界直升机巨头意大利 August Westland 提出 eVTOL 概念。2014 年,美国直升机国际协会(AHA)和美国航空宇航协会(AIAA)在弗吉尼亚大会上正式将 eVTOL 概念引入。

2016 年可以说是 eVTOL 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Uber 提出 Uber Elevate 空中出租车计划,引发 eVTOL 在欧美市场的浪潮,eVTOL 也逐渐从概念开始转变为实际的商业化产品。同一年的 1 月,亿航智能在美国 CES 发布全球首款无人驾驶载人 eVTOL 航空器 “亿航 184”。

2017 年,由美国垂直飞行协会(VFS)编制的第一份 eVTOL 飞机目录对外发布。2019 年,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发布了全新的航空管理规定,应用于小型 eVTOL 飞行器的适航认证工作,自此,eVTOL 概念正式得到官方认可,初创公司、汽车、航空产业巨头等玩家开始纷纷进入 eVTOL 市场。例如空客 A³ Vahana 于 2017 年在巴黎航展上推出,并于 2018 年 1 月首飞;波音 Aurora Flight Sciences PAV,自 2017 年开始研发,2019 年首飞;Bell Nexus 6HX 在 CESp 2019 上亮相。

而在我国,2019 年亿航智能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 “全球 eVTOL 第一股”。2021 年之后,美国 Joby、德国 Lilium、美国 Archer、英国 Vertical Aerospace 等 eVTOL 研发企业也陆续上市,eVTOL 商业化加速。

到了 2024 年,也出现了很多标志性事件,比如载人飞碟 eVTOL,其构想始于 2020 年,在 2024 年 6 月获得了由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特许飞行证》,编号为 SFP22574,同年 7 月 11 日,载人飞碟 eVTOL 在深圳盐田区大梅沙海滨公园首飞,并且后续还受到了较多关注,展现出 eVTOL 在不同形态产品上的积极探索与发展。

如今,据统计全球已有百余家 eVTOL 企业,众多企业不断通过深化合作或独立研发,共同推动 eVTOL 项目研发及应用,使其一步步从最初的概念设想朝着更加成熟、实用的方向迈进,为未来大规模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2025 年 eVTOL 的技术发展趋势

(一)动力与电池技术进展

2025 年,eVTOL 在电池性能方面有望迎来诸多突破。在能量密度上,当前 eVTOL 电池虽已达到 285Wh/kg 水平,对比乘用车三元电池(200Wh/kg)高出四成,更是乘用车铁锂电池(140Wh/kg)的两倍,但仍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预计届时能量密度会朝着更高水平迈进,比如工信部等四部委提出要推动满足电动航空器使用需求和适航要求的 400Wh/kg 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500Wh/kg 级产品小规模验证,部分企业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力,像亿航智能在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低空经济电池能源研究院的孵化下,其 EH216-S 搭载的高能量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达 480Wh/kg,为长距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运输、高层消防应急等多个领域拓展了应用前景。

充电倍率方面,由于 eVTOL 起降的特殊场景要求,其电池的瞬间充放电倍率须在 5C 以上,而乘用车动力电池在倍率性方面仍处在从 1.3C - 1.7C 向 1.7C - 2.5C 的迈进阶段,未来几年相关企业必然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电池的充电倍率性能,以更好适配 eVTOL 的飞行需求。

安全性上,高空巡航让 eVTOL 对电池的要求极为严苛,美国 FAA 第 23 部分认证要求是使发生事故的概率在千万分之一,而欧盟 EASA 要求的是十亿分之一的事故率,这促使电池企业不断强化电池的安全性能,例如固态电池凭借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热稳定性、更低的易燃性、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更高的存储稳定性以及绝佳的免维护特质,逐渐成为 eVTOL 电池的理想选择之一。

这些电池性能的提升,会对 eVTOL 的飞行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续航方面,更高的能量密度和优化的充电倍率,将显著增加单次飞行的里程,减少频繁充电的麻烦,扩大其运营范围;起降方面,性能可靠的电池能保障起飞和降落时动力的稳定输出,让起降过程更加安全、顺畅。

在国内,诸多电池厂商也积极在该领域布局并贡献力量。宁德时代早在 2023 年 4 月发布了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 500Wh/kg,正在进行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执行航空级的标准与测试,满足航空级的安全与质量要求;孚能科技已率先量产交付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动力电池,其电芯能量密度和产品性能在不断提升;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于 2023 年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基于亿航智能 eVTOL 产品的动力电芯、电池包、储能系统和充电基础设施;中创新航针对低空出行开发的新锐 9 系高镍 / 硅体系电池,在保证高功率、高快充能力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和安全性能的跨越式提升;正力新能瞄准 eVTOL 市场的动力电池已可实现在 320Wh/kg 的高能量密度基础上,满足 20% SOC、12C 的大倍率放电以及 5C 恒流大倍率放电性能,并与国内外多家头部电动飞机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开展航空适航认证;力神电池也已实现能量密度 325Wh/kg 电池应用于 eVTOL。众多国内厂商的积极参与,将有力推动 eVTOL 动力与电池技术的发展。

(二)机身设计与材料革新

2025 年,eVTOL 在机身结构设计上预计会出现令人瞩目的新变化。比如分布式推进系统可能会更加优化,通过多个小型的推进器合理分布在机身各处,能够实现更灵活的飞行姿态控制、提高飞行稳定性以及降低噪音等优势,使飞行器在复杂的城市低空环境中穿梭更为自如。

在材料运用方面,兼顾强度与重量依旧是关键考量因素。航空级铝合金、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目前,在 eVTOL 整体结构中,高达 70% 的材料采用复合材料,其中 90% 的复合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有着诸多突出优势,其拉伸强度超过钢铁的 5 倍,而重量仅为钢铁的 1/4 左右,密度仅为传统钢材的 1/4,有助于降低 eVTOL 的整体重量及结构占用的空间,同时保障了结构的强度和刚性。而且碳纤维的化学稳定性高、抗腐蚀性强,当 eVTOL 在各种腐蚀环境下仍能保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了 eVTOL 的使用寿命并减少了维护及更换成本;即使在高温环境下,碳纤维也能保持其力学性能,物理变化小,不会产生蠕变或疲劳现象,确保了 eVTOL 外部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还在抗电磁干扰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增强 eVTOL 的电磁兼容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从国内相关企业来看,像中复神鹰作为国内民用高性能碳纤维的龙头企业,计划到 2026 年将碳纤维产能从 3 万吨提升至 6 万吨,实现产量翻倍;光威复材包头高性能民用新产能放量在即,其 T800H 级主要用于航空领域的碳纤维产品已通过验收转入批产状态;吉林化纤的 3 万吨 T800 级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已调试完成并投产,将逐渐释放产能;吉林碳谷作为国内最大的原丝供应商,在碳纤维原丝项目方面投建 3 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原丝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预计于 2024 年中旬投产。这些企业的发展,将为 eVTOL 机身材料的供应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推动 eVTOL 在机身设计与材料应用上不断革新,提高飞行器的整体性能。

(三)智能飞行控制系统升级

展望 2025 年,eVTOL 在飞行控制方面的智能化升级趋势愈发明显。自动驾驶功能将更加完善,借助先进的传感器、高精度地图以及 AI 技术,eVTOL 能够实现自主规划飞行航线、自动起飞、降落以及在飞行过程中根据实时路况和气象条件自动调整飞行姿态和速度等操作,极大减轻飞行员的操作负担,甚至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实现完全无人驾驶飞行,比如在执行物流配送等相对简单、规律性强的任务时。

自动避障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强化,通过安装在机身各处的雷达、摄像头等多种探测设备,实时感知周边障碍物的位置、距离和运动状态,飞行控制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精准地操控飞行器避开潜在危险,保障飞行安全。

同时,eVTOL 还将借助 AI 技术、卫星通信等手段实现更精准、安全、高效的飞行操作。例如利用 AI 的深度学习能力,对海量的飞行数据进行分析,不断优化飞行控制算法,让飞行控制更加贴合实际飞行需求;卫星通信则确保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能与地面控制中心保持稳定、可靠的信息交互,实现远程监控、指挥调度等功能。而且随着汽车业巨头入局 eVTOL,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先进汽车电子技术也有望推动航空电子(包括飞控)行业发展,比如线控转向技术在智能化趋势下逐步发展,有望在 2025 年实现一定的市场渗透率,进一步助力 eVTOL 飞行控制系统的升级,为 eVTOL 在未来的城市低空交通等应用场景中大规模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三、2025 年 eVTOL 的应用场景拓展

(一)城市空中交通领域

2025 年,eVTOL 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成为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得力助手。在载客通勤方面,其运营模式预计会更加成熟与多样化。

一些大城市会率先规划出专门的 eVTOL 航线,例如在超大型城市的核心商务区与住宅区之间,像北京的国贸与望京区域、上海的陆家嘴与静安寺附近等,会开辟出数条固定的空中通勤航线。这些航线将充分利用城市的低空空间,避开地面拥堵路段,使上班族能够实现快速通行。站点设置也会趋于合理化与便捷化,会在大型写字楼的楼顶、城市公园内的空旷场地、地铁站周边等人流量大且便于乘客集散的地方建设起降站点,方便乘客就近登机、下机,实现与地面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

从发展前景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eVTOL 有望像如今的网约车一样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这种快速、高效且环保的出行方式,其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根据相关预测,2025 年全球 eVTOL 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350 亿美元(约 2543 亿元人民币),城市空中交通领域会占据相当大的份额。而且,众多城市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政策也将推动其进一步发展,例如深圳市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推动载人 eVTOL 等低空航空器产业化,为 eVTOL 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物流运输方面

eVTOL 在物流配送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城市内短途快递运输以及区域间小件货物快速转运等场景下,其凭借垂直起降、灵活机动的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城市内,eVTOL 可以承担起最后一公里的快递配送任务。以往快递车辆在拥堵的街道中穿梭,配送效率受到极大影响,而 eVTOL 飞行器能够直接从物流中心起飞,快速抵达各个社区的配送点进行投递,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提高了快递的时效性。比如在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如广州、深圳等地,eVTOL 可以在早高峰过后迅速将各个区域的快递包裹运往不同社区,避开地面交通拥堵时段。

在区域间的小件货物转运方面,eVTOL 也独具优势。它可以连接城市周边的卫星城镇、工业园区等,实现货物的快速调配。例如,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频繁,eVTOL 能够快速将一些急需的零部件、样品等小件货物在城市间转运,提升区域产业的协同效率。

从市场规模预测来看,随着电商行业的持续繁荣以及人们对于物流时效性要求的不断提高,eVTOL 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市场规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其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对于高效物流的需求,也符合未来绿色物流、智能物流的发展趋势,有望成为物流运输领域的新兴力量,助力整个物流行业实现升级与变革。

(三)旅游观光及特殊场景应用

在旅游观光方面,eVTOL 将为游客带来独特且难忘的体验,成为旅游景区空中游览项目的一大亮点。想象一下,在著名的旅游景区如黄山、张家界等地,游客乘坐 eVTOL 飞行器,可以从空中俯瞰壮丽的山川景色、奇特的峰林地貌,欣赏到平时在地面难以看到的全貌,这种全新的视角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为景区增添别样的魅力。

而在应急救援、医院间快速转运等特殊场景中,eVTOL 同样具备极高的应用价值。比如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像地震、泥石流等导致地面交通瘫痪的情况下,eVTOL 能够迅速抵达受灾区域,运送救援人员、急救物资以及转移受伤群众,突破地面救援的限制,大大提高救援效率。在医疗领域,对于一些需要紧急转院的重症患者,eVTOL 可以快速在医院之间进行转运,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2025 东南亚安全应急产业博览会为例,会上将会集中展示 eVTOL 的最新型号,展示其如何快速穿越复杂地形,将救援物资和医疗团队送达偏远灾区。同时,在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上,也将特设 “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展区”,展出 eVTOL 等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展示其在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成果。由此可见,eVTOL 正不断拓展其多样化的使用场景,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未来有望在更多特殊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推动相关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2025 年 eVTOL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监管政策层面

2025 年,eVTOL 在迈向更广泛应用的道路上,仍面临着监管政策方面的诸多挑战。

在航空安全监管层面,尽管行业内一直朝着民航客机的高标准来对 eVTOL 进行设计和适航取证,但随着 eVTOL 机型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应用场景的拓展,现有的安全监管法规规章、各类标准框架难以完全跟上其发展节奏。由于保障航空安全至关重要,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必须严谨规范,很难迅速出台完善,这可能成为制约 eVTOL 快速发展的一大阻碍。例如,eVTOL 在面对如鸟撞、雷击等外部突发状况,以及电池安全、飞行控制系统可靠性等自身技术相关的安全问题时,需要更细化且适配的安全监管标准来确保飞行安全,而目前这方面的标准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飞行规则方面,eVTOL 作为一种新型的航空器,其飞行特点与传统飞机、直升机有所不同,现有的通用飞行规则并不能完全契合其运营需求。例如在城市低空复杂环境中的飞行规则,像如何与其他低空飞行器、高层建筑等进行合理的避让和协同飞行,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以保障空中交通秩序和飞行安全。

空域管理更是一大难题,低空经济的核心是对低空空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然而空域管理远比陆上交通和水上交通管理严格得多。目前,虽然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发展,但要想实现 eVTOL 大规模的商业化运营,需要有足够且合理规划的空域开放。可现实是,现有的空域资源分配主要侧重于传统民航等领域,留给 eVTOL 飞行的空域还比较有限,并且空域的申请、审批流程相对繁琐,限制了其飞行的灵活性和运营效率。

不过,面对这些监管难题,行业和政府也在积极协同应对。政府层面,我国已经在通过为不同航空器制定专用条件来推进 eVTOL 适航审定,例如中国民航局发布的《亿航 EH216-S 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就是很好的范例,后续也会持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多针对性的审定标准,推动 eVTOL 的适航取证工作。预计 2025 至 2026 年是 eVTOL 适航取证的集中爆发期,像沃飞长空等众多国内企业都在积极提交型号合格证的适航申请,争取让自家的 eVTOL 产品早日拿到进入市场的 “通行证”。

同时,行业内的各企业也在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参与标准的制定和试点运营工作。例如一些城市正在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 “低空飞行样板城市” 建设,通过小范围的试点,探索适合 eVTOL 的飞行管理模式、空域分配方案等,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从而推动 eVTOL 能够合法合规地实现商业化运营。

(二)市场接受度问题

2025 年,eVTOL 在市场接受度方面依旧面临挑战,消费者对于这种新型交通工具在安全性、经济性等关键方面存在顾虑。

从安全性来看,eVTOL 毕竟是新兴技术,尚未经过大规模应用验证,许多消费者会担心其技术成熟度是否足以保障飞行安全。例如,电池作为关键动力源,其能量密度、充电倍率以及在高空飞行中的稳定性等方面,尽管一直在进步,但消费者仍会有所顾虑;还有飞行控制系统,面对复杂的气象条件、城市低空环境中的各种障碍物等,能否精准、可靠地实现自动避障、自动驾驶等功能,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此外,一旦出现故障或者意外情况,eVTOL 的应急处置能力是否到位,同样让大众心存担忧。

在经济性方面,目前 eVTOL 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这也限制了其市场接受度。购置成本上,eVTOL 航空器本身价格昂贵,使得其前期投入门槛较高,无论是运营企业采购还是个人使用,都需要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维护成本方面,由于相关技术较新,专业的维修人员和配套的维修设备相对缺乏,这导致维护费用也不低。能源成本上,虽然采用电力驱动相对燃油有一定优势,但要实现长距离、大规模的运营,电池的续航以及充电设施的配套等问题,间接也影响着整体的经济性。而且当前一些 eVTOL 试运行的票价往往超出大众预期,如深圳飞珠海的 “盛世龙” 号,运营价格预计在千元左右,远高于一般的通航直升机价格,更不用说和地面交通相比了,这使得它暂时只能成为小众人群的旅游观光工具,难以在大众通勤等更广泛领域普及。

为了提高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运营方和制造商正在采取多种积极措施。运营方致力于优化服务,例如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会合理规划航线和起降站点,像在大城市的核心商务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便捷的空中通勤航线,并在大型写字楼楼顶、地铁站周边等人流量大且便于集散的地方建设起降站点,实现与地面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同时,会加强对飞行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飞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让乘客能够放心乘坐。

制造商则着重从降低成本入手,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升电池等关键技术指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来降低航空器的制造成本。此外,还积极与金融租赁等机构合作,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购置门槛,推动 eVTOL 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五、2025 年 eVTOL 发展的行业环境与机遇

(一)政策扶持助力

近年来,我国及各地政府纷纷出台诸多政策扶持 eVTOL 发展,为 2025 年其在行业环境与机遇方面营造了良好态势。

从国家层面来看,2023 年 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 4 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 年)》,明确提出到 2025 年电动通航飞机投入商业应用,eVTOL 实现试点运行,为行业发展绘制了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在地方上,多地政策更是百花齐放。例如,深圳市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推动载人 eVTOL 等低空航空器产业化,对研制载人 eVTOL、飞行汽车并实现销售的在深圳实际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低空经济企业,给予一定比例销售奖励,还会对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 eVTOL 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并在本市经营的低空经济企业给予高额奖励,其中 eVTOL 航空器奖励达 1500 万元。

另外,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这六个城市开展 eVTOL 试点,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航空产业和无人机技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综合实力。比如合肥已构建起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汇聚众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形成良好产学研合作氛围;杭州以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著称,是无人机技术研发中心之一;深圳有着强大创新能力和开放市场环境,能为 eVTOL 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有力保障;苏州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利于 eVTOL 技术商业化应用;成都和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经济重镇,是航空产业重要集聚区,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资源。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详细规划,尤其对 600 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管理,相关地方政府将承担更多管理责任,助力 eVTOL 试点有序开展。

还有不少城市也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并支持 eVTOL 发展,像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相继出台 “低空十条” 专项扶持政策;合肥市政府发布《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 - 2025)》,计划在 2025 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低空之城”;杭州发布《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 年)》,目标到 2027 年催生头部或关键环节企业 10 家以上,引育产业链相关企业 600 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 600 亿元等。

众多政策扶持举措,无论是研发资助、税收优惠、补贴奖励,还是开展试点等,都如同为 eVTOL 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其在 2025 年及后续的腾飞创造了绝佳的政策环境与机遇,推动其朝着更广泛应用和商业化方向大步迈进。

(二)产业协同发展优势

2025 年 eVTOL 的发展进程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展现出强大的发展优势。

整机生产商作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承担着将各种技术集成、打造出最终飞行器产品的重任。例如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企业不断创新研发,推出不同技术路线的 eVTOL 产品,像亿航智能的 EH216 - S 型号已取得关键适航证件具备量产资质,还有正在研发的用于城际间长距离飞行的 VT - 30 等;小鹏汇天也在飞行汽车商业化道路上积极探索。它们需要与众多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紧密协作,确保每个零部件都能达到高质量、高性能的要求。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整个产业中提供关键支撑,涵盖电池、电机、电控以及航空材料等多方面。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发布的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 500Wh/kg,正在进行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合作开发;孚能科技已率先量产交付 eVTOL 动力电池且不断提升电芯能量密度和产品性能;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相关产品;这些企业为 eVTOL 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来源保障。在材料方面,像中复神鹰、光威复材、吉林化纤、吉林碳谷等企业,有的计划提升碳纤维产能,有的已通过验收转入批产航空领域碳纤维产品,有的调试完成并投产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有的投建高性能碳纤维原丝项目,它们为 eVTOL 机身结构提供了优质且充足的材料,助力机身实现兼顾强度与轻量化的目标。

基础设施及运营商则负责为 eVTOL 打造运营的基础条件并实现其商业化落地。比如各地加快规划建设低空飞行器起降场(点)、开通低空航线等,像杭州计划到 2027 年建成各类无人机起降场(点)275 个以上,开通低空航线 500 条以上;深圳也在强化低空网络覆盖,构建一体化通信网络体系,为 eVTOL 的飞行和运营提供良好的空域、通信等基础设施保障。同时,运营商积极探索在城市空中交通、物流运输、旅游观光等多领域的运营模式,像一些城市正在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 “低空飞行样板城市” 建设,推动 eVTOL 实现商业运营。

我国完备的产业链优势在这一协同发展过程中得以凸显,飞机、新能源车等产业积累的技术经验能够迁移运用到 eVTOL 的产业化进程中。各环节企业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共同推动 2025 年 eVTOL 朝着商业化发展迈出坚实